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每年的12月4日,这是我国第11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2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的3月15日,这一天,社会各界会集中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人类需要宪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理由:人民主权宪法宪法确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赋予人民以最高法律地位。宪法将人民主权外化和个体化为公民权利,确保公民在政治参与中的权利和自由。宪政秩序宪政秩序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民主存在的基本形式。宪政秩序包括宪政实体、宪法规范、宪法至上权威
据韩联社4月4日报道,韩国外交部向各国驻韩外交官介绍了宪法裁判所(宪法法院)当天对尹锡悦弹劾案作出的裁定。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长)金烘均同美国驻韩大使馆临时代办约瑟夫·尹通电话,表示愿在稳固的韩美同盟基础上加强两国合作。约瑟夫·尹表示,美国对韩美同盟的支持始终如一,今后也将同韩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与合
截至2024年,中国宪法共经历了五次修正,具体修正内容如下:1988年修正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修改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3年修正在宪法序言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以下主要作用: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和行使形式。确保国家权力在宪法轨道上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保障国家长
中国宪法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确定国家主权归属,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如何行使主权: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基本权利宣示:宪法宣示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
我国立法应坚持以下原则: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立法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确保立法活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宪法为依据。立法工作必须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维护宪法的权威,确保法律与宪法相一致。地方立法的“不抵触”原则。地方立法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中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通过以来,共经历了五次修订,以下是每次修订的具体内容和修改点:1988年4月12日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做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3年3月29日在宪法序言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截至2024年12月25日,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 306件,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52件民法商法:26件行政法:98件经济法:87件社会法:28件刑法:4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这些法律涵盖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重大问题,以及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维护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韩国宪法法院定于4月4日对尹锡悦总统弹劾案进行宣判。预计届时及之后一段时期,韩国各地可能举行大规模政治集会和示威游行,不排除发生极端事件。4月4日当天韩国警方将部署大量警力加强警戒,并将宪法法院等首尔市部分地区指定为“特别犯罪预防强化区域”。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