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以下主要作用: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和行使形式。确保国家权力在宪法轨道上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保障国家长
中国宪法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确定国家主权归属,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如何行使主权: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基本权利宣示:宪法宣示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
我国立法应坚持以下原则: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立法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确保立法活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宪法为依据。立法工作必须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维护宪法的权威,确保法律与宪法相一致。地方立法的“不抵触”原则。地方立法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中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通过以来,共经历了五次修订,以下是每次修订的具体内容和修改点:1988年4月12日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做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3年3月29日在宪法序言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截至2024年12月25日,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 306件,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52件民法商法:26件行政法:98件经济法:87件社会法:28件刑法:4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这些法律涵盖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重大问题,以及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维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包含的法律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以下是宪法包含的主要法律类别及其具体法律示例:根本法律处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基本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刑事基本法以及诉讼法等。具体法律如:民事基本法刑事基本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条例普通法律在根本法律和基本法
教育者,包括教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相关规定,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
违宪审查是一种制度,旨在确保宪法得到正常实施,并维护宪法的权威。它涉及对法律、法规、行政命令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审查,并作出相应处理。以下是违宪审查的几个主要原因和目的:规范法律秩序:违宪审查有助于确保所有法律、法规和政策都符合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从而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和权威
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每年的12月4日,这是我国第11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2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的3月15日,这一天,社会各界会集中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人类需要宪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理由:人民主权宪法宪法确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赋予人民以最高法律地位。宪法将人民主权外化和个体化为公民权利,确保公民在政治参与中的权利和自由。宪政秩序宪政秩序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民主存在的基本形式。宪政秩序包括宪政实体、宪法规范、宪法至上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