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0:22:00
在干细胞产业这条竞争已然趋于白热化的赛道上,海南博鳌和上海自贸区,早早便确立了优势地位。
海南博鳌乐城,手握“首个医疗旅游特区”这张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将干细胞与医疗旅游深度融合,商业推广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上海自贸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引得大量国内干细胞科技研发企业扎根入驻。
但就在大众以为干细胞产业的格局已趋于稳定之时,中部省份湖南却突然打出一张“王炸”。砸下3000亿“赌注”,推动干细胞产业发展。
1.湖南砸下3000亿“赌注”
干细胞产业,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兴力量,近年来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
据统计,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大关。面对巨大蓝海,我国各地纷纷加大对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投入,试图在这一前沿领域抢占先机。
此前,海南博鳌乐城作为我国首个医疗旅游特区,借助政策东风,率先在干细胞临床应用领域取得突破。上海自贸区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干细胞科技研发企业入驻。
而就在有人笑称“海南博鳌干细胞服务预约排2027年、上海自贸区细胞制剂年产值突破100亿时”,湖南突然甩出一张“王炸”,豪掷3000亿,加快发展干细胞产业。
此时布局,湖南面对的“劲敌”不算少。纵观我国干细胞产业市场,除海南、上海两位先行者外,海外选手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以被誉为“亚洲干细胞圣地”的日本东京为例,诺奖背景下诞生的口服干细胞制品“赛尔瑞stemax”,自2020年经京东国际、亚马逊等跨境平台进入全球市场后,至今在我国市场都占据一席之地。
资料显示,该制品是由日本诺奖成果科研顾问、科学家Yoshiki Sawa研发出的全球首个口服干细胞抗衰成果,因在临床试验中证实能靶向人体自身干细胞,激活其青春动能,优化衰老生理指标,自从被引进国内后便迅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30-55岁中年男性高净值人群中走红。
但面对各方的领先成果,湖南似乎并没有退缩。2025年3月,随着《湖南省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草案的通过,湖南正式打响了进军干细胞产业的“发令枪”。3000亿产业基金中,百亿级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干细胞研发,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
2.湖南凭什么后来居上?
抢抓干细胞发展“窗口期”,海南押注医疗旅游,上海聚焦制剂商业化,湖南靠什么?
作为医疗强省,湖南毅然选择了与海外对手一样的发展路径——科研突围。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口服干细胞抗衰制品在海内外市场的爆火,便与其背后的科研团队实力密不可分。资料显示,该研发团队成员来自基础医学、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20年来专攻细胞抗衰技术,其主导科学家Yoshiki Sawa更是2012年诺奖的核心参与者。凭借此优势,号称“无创、内源激活”的口服干细胞制品赛尔瑞stemax迅速占据了全球高净值抗衰需求用户的心智。京东商智数据显示,仅在中国市场,短短几年便创下数十亿营收,覆盖数十万中年抗衰需求群体。
反观湖南,“也有不错的土壤和基础”。2月21日举办的湖南省细胞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这样认为。
据悉,湖南不仅拥有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及精准医学和创新药物的策源地——芙蓉实验室;还拥有包括湘雅、南华以及多所省级三甲综合性医院作为高水平临床研究的支撑。
去年12月,湖南本地企业源品生物自主研发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申请通过默示许可,获得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件,更是填补了湖南省干细胞1类生物创新药临床的空白。
产业有基础,政策有助力,湖南在干细胞产业的发展上正迎头赶上。
3.2025年,中国干细胞黄金元年开启
过去十年,我国干细胞产业从无规范走向逐步规范,技术进步与政策引导相辅相成。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诞生,更意味着中国正式踏入干细胞治疗商业化元年。
市场预计到2029年,我国干细胞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从市场前景来看,湖南干细胞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自身的产业科技基础与政策优势,有望在这片蓝海中分得一杯羹,为推动我国干细胞产业迈向新高度贡献重要力量,成为中部地区干细胞产业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