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9:23:00
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4月28日,特朗普重返白宫即将满百日。
Wind数据显示,从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元指数下跌约9%,若不能迅速反弹,到百日之期,或创下自1973年以来历任美国总统上任百日内的最大跌幅。
这意味着,近期出现的美元抛售潮,或是1971年“尼克松冲击”(当时尼克松推动了包括美元脱离金本位在内的相关政策,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引发全球抛售美元)以来,美元在历任美国总统“百日执政”中的最差表现。
在此背景下,国际咨询机构、业内专家,乃至美国前财长均指出历史相似性,并对美元后续表现表达担忧。国际投行、高盛警告,美元将进入长期的结构性贬值。
美元或持续承压
虽然近日美元指数有微幅反弹,但远不及收复“对等关税”风暴砸出的深坑,更勿论回到2025年年初的高点。
“自4月2日特朗普宣布全面及对等关税以来,美元和美国国债同时走弱,令市场有些恐慌。近期这两个市场似乎都逐步稳定下来,但波动并未结束。”对上述走势,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发表机构观点提到,“我们认为至少在未来几个月内市场波动可能会持续,且波动范围也可能扩大。特朗普政府难以预测的关税政策削弱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而且这种损害可能不会轻易逆转。”
目前,市场的主要担忧是,在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内可能不会达成全面且长久的贸易协议。因此,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提示,应关注美元及其他储备货币的中期风险。
长期来看,高盛FICC团队分析师Rikin Shah在新近发布的研报中进一步提到:“虽然短期来看美元可能会因为关税的进展而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美元应该会继续走弱。”
该研报提到,美元提供了对关税、不确定性和衰退风险进行调整的手段。考虑到这次关税的广泛性和单边性,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成为价格接受者,如果供应链或消费者在短期内相对缺乏弹性,美元可能走弱。同时近年来,受到资产回报率高企的推动,大量私人资本流入美国资产,成为美元汇率走强的关键驱动力,而如今这一现象可能会转变。
美元地位或走弱
在美元汇率波动的背后,市场进一步关注美元长期以来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会否变化。
所谓储备货币,是因经济活动,各国政府和企业为在国际上储存流动现金而持有的货币。简单来说,储备货币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随时调用的“应急基金”,而不是作为一项以增值为追求的长期投资。
自1947年以来,美元一直是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尤其是在全球化上升的时期,受全球对储备货币持有的需求增长,美元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
“成为储备货币需要具备特定条件,但并非必须完美,因此只需要比其他货币在这些条件下更好即可。”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指出,储备货币主要关注五个方面:流动性、可用性、稳定性、发行国家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和法治环境。
具体而言,美元的流动性从表面上看,或仍有保证,因为在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优势下,完全放弃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将极其困难;稳定性上,贸易摩擦和高昂的关税在短期内增加了美国的通胀风险,以及可能会产生的次生影响(包括经济衰退、失业等),甚至美国债务重组的讨论等问题,都还不足以挑战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实际需要担忧的是,地缘政治和法治问题,虽然目前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未来随着一些问题的发酵,可能会削弱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并且,全球货物贸易若占全球经济活动的比重下降,全球外汇储备规模或将收缩,叠加美元相对优势的减弱,美元地位削弱,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或也同步收缩。
所以,整体而言,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认为,美元的主导地位暂难以被取代,但未来或与20世纪30年代英镑地位下降、多种货币在外汇储备中地位崛起的历史相似,美元地位下落,多种货币崛起,而诸如1947年英镑被迅速取代的历史场景则不大可能重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交易端已有声音讨论“外汇换锚”。黄金的冲高,也被各大机构和金融专家解读为是一种“去美元化”趋势的显现。更有观点认为,2025年或成为美元霸权崩溃元年。
在此时刻,对于投资者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提到,全球投资者对于其他安全资产的投资意愿将更加强烈,会越来越多转向其他具有充分流动性、较高收益、规模足够大的安全性资产。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