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1:43:00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在4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问到,美国财长贝森特23日称,中国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不可持续,不仅对中国自身,也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了伤害。中方有何回应?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方滥施关税,严重破坏世贸组织规则,损害的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美方的这种说法,是美国对全球各国滥施关税受挫后,试图通过转移焦点为自己解困。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实质上是在经贸领域推行霸权政治、实施单边霸凌。美国企图通过指责中国依赖出口发展来转移焦点,但完全站不住脚,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是美国自身原因造成的。
美国夸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显然美国只关注到自身商品贸易逆差,而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9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显示,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为265.7亿美元,维持顺差持续增长的趋势;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4905.2亿美元,远高于中资企业在美786.4亿美元的销售额,差额高达4118.8亿美元,美国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更为突出。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三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
中美货物贸易差额既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两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尽管如此,中国一直为减少中美之间贸易失衡而努力。白皮书引用的数据表明,中国占美国货物贸易总逆差的比值已经连续6年下降,从2018年的47.5%降至2024年的24.6%,同期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逆差大幅增加。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18年的19.2%,下降到去年的14.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持续推动国内再平衡进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数据显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007年的9.9%降至2024年的2.2%,基本实现了国际再平衡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形成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三大需求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提出了国际“再平衡”目标,先后制定再工业化、“美国优先”等战略,但实际上长期言行不一,过度滥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刺激经济并享用各国提供的商品。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约9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约为62%;到了2024年末,美国联邦债务规模超过3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比例约120.7%。
美联储自2006年扩张资产负债表,其规模从2008年7月的大约0.9万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022年4月峰值的8.96万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后与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时,美国两次实施罕见的量化宽松政策,并直接向国民发放几万亿美元的援助以刺激消费。美国并未通过约束自身推进其再平衡进程,也没有增加储蓄和大规模投资制造业,如今将失衡问题归因于中国,并不解决自身任何问题。事实上,此次美国滥施关税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国挥霍美元信用已经不可持续,美元资产持续遭到抛售。
美国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消除贸易逆差的做法,既违背经济规律,又会冲击全球经济,还会使美国陷入供应链混乱,并因通胀而引发金融风险。实现经济再平衡,美国需要一项长期的安排,逐步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但美国选民能否接受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任何再平衡都需要付出代价,将责任和代价转嫁给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做法不可持续,也是饮鸩止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