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国药都是哪个城市(中国四大药都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8 10:35:16    

中药不仅是中国历史流传的文化也是见证历史变迁的符号,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承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因中药而闻名的城市也不在少数,无论是南方的樟树、还是北方的安国,都因中药而发展的城市,并名扬海内外。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药成就了一座座扬名天下的城市。这种类型的城市都有哪些呢?我们以多数人认可的四大药都为例进行说明。

一.安徽 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汉 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亳州欣然命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二.河南 禹州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

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市场,充分发挥禹州独特的药业优势,禹州市委决定在市药城路东侧、商贸大世界北侧新建一座占地300亩的禹州“中华药城”。该药城包括一个占地30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是一所大型现代化中医专业市场。

三河北 安国

安国隶属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总面积486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安国药业源远流长。

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安国中药文化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安国药市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被列入科技部火炬计划。安国市现拥有中成药品种500多个,经营品种2000多个,辐射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安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预计超110亿元,吞吐量12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省中药材出口总量的80%左右。

四.江西 樟树

中国药都之一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

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