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吴桥地图城区(吴桥县建置沿革及古城遗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09:51:11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最南端。县境北邻东光县,西与景县隔南运河相望,南连山东省德州市,东以漳卫新河为界,与山东省宁津县、陵城区交界。总面积为583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

吴桥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四大城市、一大港口(黄骅港)的中心地带,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距济南飞机场仅150公里,距黄骅港135公里,距北京300公里,是连接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

吴桥是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是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

(一)吴桥县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领地。秦,县境属齐郡辖境。

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6年)置安县(县治在安陵镇窑厂店村),今县境分属安县、重平县(县治在今山东陵县东北)。到了东汉时期,安县、重平县均被废除,县境改属蓨县管辖(治所位于今景县境内)。

魏晋时,公元265年析蓨县东境置东安陵县(窑厂店村)。

北魏天赐五年(公元408年),东安陵县改为安陵县,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安陵县,县境改属东光县管辖。

隋朝公元586年复置安陵县,隋朝末年安陵县被废除。

唐朝,公元621年复置安陵县(县治迁至今景县安陵镇),此时县境分属安陵县、将陵县(治在今德州市陵城区西北),一直延续至北宋中期。

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安陵县并入将陵县,县境属将陵县管辖。

金朝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析将陵县地置吴桥县(县治今铁城镇)。吴桥县建县后,历金、元、明、清,均隶属于景州。

民国二年(1913),隶属直隶省渤海道。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吴桥县为河北省属县。

1941年,建立吴桥县抗日政府,属冀鲁边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初期,吴桥县属山东省管辖,直到1952年10月才划归河北省。

1958年吴桥县与故城县、景县合并为新的吴桥县,县城迁至今桑园镇。

1961年三县分治,吴桥县恢复原建置,先后隶属于沧州专区、沧州地区,1983年属沧州市管辖。

(二)汉代时的诸侯国

西汉文帝四年(前176)封齐悼惠王子刘志为安都侯,置安都侯国(国都在今桑园镇安陵村)。王莽新朝时废。

西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以匈奴王子军降侯,封安陵侯,置安陵侯国(国治在今安陵东窑厂店)。汉武帝建安六年,子军后,无后国除。

(三)古城遗址

1.吴桥古城遗址

位于今铁城镇,在漳卫新河岔河北岸。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置吴桥县,并建设吴桥县城,为土城。明朝先后七次重建。崇祯十一年(1638年)第七次重建时,土城改为砖城。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又进行了扩建。

到了到同治十三年(1874 年),吴桥知县倪昌燮再一次修建县城。这次修建的城墙非常坚固,城外有护城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原来都是双城关,像铁桶一样,非常坚固,易守难攻,被称为“铁城”。

从城墙根到垛顶总高7.8米,基宽5.8米,顶宽3.5米,共有垛口947个。城大致呈正方形,周长2105米。十字街居中,东西南北大街通向四门。城门到城角的中间在城墙上建有平坦开阔的小广场,俗称“敌台”,宽5米,长10米。城的四角,均建有“角台”。在东门到东南角一段的城头上建有文昌阁和奎星楼。到1938年,这座古城遗址,一直完整无缺。

吴桥古城曾是吴桥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安陵(安县、东安陵县、安陵县)古城遗址

为位于安陵镇窑厂店村。

安陵古城始建于西汉初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6年)置安县,安县故城即今安陵镇窑厂店村西南。置县后开始筑城。东汉时废安县。到晋泰始元年(265年),在安县故址置东安陵县。至北魏大赐五年(408年),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隋大业二年(606年)废安陵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安陵县。据传,这一年安陵城西城门扩修,扩修后的西城青一色的大青砖,面向当年漕运正忙的大运河,更显绚丽壮观。

宋景祐二年(1035年)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城遂废。

安陵古城遗址,东西长1千米,南北宽0.5千米,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文化层深度3米。村民取土曾挖出锅台、墙基和器物等遗物。窑厂店村西南有一块15亩瓦砾高台地,北侧断面土硬而实,仍见古城基遗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