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只要分析比较几首诗,就能区分古体诗和律诗的区别 ,学会律诗创作审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7 12:16:09    

格律诗的基本平仄押韵规则可概括为四个字:替对粘韵

先看下面一首诗:

登高(十灰·平水韵)

杜甫·唐

七律·仄起(首句入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人诗作审美,宜以相应的古声韵系统,即平水韵为平仄押韵标准。只有符合“替对粘韵”平仄押韵规则,才能顺利通过平仄检测工具的检测。被称为“律诗之巅”的《登高》第一句“猿”字在诗句的单数位置,故“可平可仄,建议用仄”。其余都符合“替对粘韵”正格基本平仄押韵规则或古今诗界认可的宽格。

正格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宽格如: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

若正格平仄应是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区分正格和宽格,须了解如下相关常识。

一、知平仄

诗圣杜甫原《登高》诗句中的“急”、“白”、“独”、“浊”在古韵(平水韵)中是古“入声字”,古人及今人方言中视为仄声字。古入声字与普通话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诗界称之为“仄”。普通话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诗界称之为“平”。

二、知规则

律诗和律绝诗句中的首句,第二字是仄声字的,诗界称之为“仄起”;第二字是平声字的,诗界称之为“平起”。

例如《登高》首句第二字“急”(古入声字)是仄声字,因此,《登高》首句平仄类型是“仄起式”。

依据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的用字组句原理,从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整理归纳的“平仄杆”上,按字数截取,可得到如下基本平仄格式

1.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仄仄平)……

在上述括号内截取出来的平仄格式中,首句末字是平声字的,诗界称之为“首句入韵”。

首句末字是仄声字的,诗界称之为“首句不入韵”。同样可从“平仄杆”上截取出来,示例如下参考。

3.仄起式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平平仄)……

4.平起式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上述四种基本平仄,都符合马蹄韵“两两交替”平仄原理,诗界称之为“”。“平仄杆”上截取的平仄格式,我们称之为“正格”。

五言律绝可从上述括号内平仄正格中去掉开头两个平仄即可,我已有专章详尽解答,恕我此文不再赘述,欢迎关注,友好交流。

律绝和律诗诗句中,上下句平仄相反,诗界称之为“”。

律绝和律诗的上联第二句和下联第一句平仄相同,诗界称之为“”。

律绝和律诗的首句入韵句和双数韵句的末字都是平声字,我们称之为“”。

“替对粘韵”是律绝和律诗创作审美的基本规则,是律绝和律诗与古体诗鉴别的统一标准,正如市场上买卖必须遵守的统一度量衡。

因为古体诗无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则,所以无须遵守“替对粘韵”基本平仄规则,可标示为“五古”或“七古”,但不能张冠李戴标示为“五绝”或“七绝”、“五律”或“七律”。《唐诗三百首》中的“绝句”有“古绝”和“律绝”之别。符合“替对粘韵”者为“律绝”,反之为“古绝”。古绝是古体诗范畴,是律绝平仄押韵规则尚在探索尝试历史阶段局限下的过度产物。我们不能用今人的标准来苛求古人,但也不能食古不化,故步自封,倒退到古代不尽完善的平仄押韵规则认知水平。因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人的认知是螺旋式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同样的,律绝和律诗平仄押韵规则认知发展完善也不例外!

下面这首古诗是律诗吗?

吾爱孟夫子,

平仄仄仄①

风流天下闻。

平平平平②

红颜弃轩冕,

平平仄仄③

白首卧松云。

仄仄仄平④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①③句第四字孤平失替!

②③句第四字双数字同位失粘!

③④句第四字同位失对!

难道失替、失对、失粘的诗是律诗吗?

有人罗列许多古体诗例,把孤平失替追捧为“鲤鱼翻波”,说:“就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式不算拗体,不用救拗,属于格律诗的正格。但是第一个字不能仄,否则就是孤平了。”

先说孤平是“变格”,接着又说是“正格”,究竟是“变格”或“正格”呢?二者必居其一,否则逻辑有问题!况且,既然说“平平平仄仄”的“变格”是“平平仄平仄”;那么,也就是指定“平平平仄仄”是所谓的“正格了。说“变格”就是“正格”,岂不滑稽可笑吗?可见,“鲤鱼翻波”是后人机械地从《唐诗三百首》中,罗列一大堆古体诗孤平例,来为今人杜撰的失替、失对、失粘的畸格怪体大开绿灯的“伪命题”!

众所周知,在正格基础上,有效规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前提条件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诗界认可的变格,我们称之为格律诗“宽格”。今人杜撰的宽格以外的畸格怪体是非律的仿“古体诗”。而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不胜枚举!如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仙的《静夜思》、诗圣的《复愁十二首》其三、崔颢的《黄鹤楼》、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古名人不知或不会写格律诗吗?不是!古体诗本身就是没有严格平仄押韵规则的诗歌体裁之一!

再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白”、“一”是古入声字为仄,平水韵检测结果截图如下:

有人甚至说有押仄韵的“格律诗”,连格律诗押平声韵的基本规则也给否定了,是否靠谱呢?请看本人步韵所谓仄韵“格律诗”的平水韵检测结果截图:

上述格律诗赖以存在的“替对粘韵”都被“学者”否定得一干二净,难道随便排列八句文字就算是“律诗”了吗?

通过如上分析对比可知:符合“替对粘韵”者一定能通过大型诗词网站平仄检测工具的检测,反之就不能通过平仄检测。因此,我们认为:“替对粘韵”是律绝和律诗与古体诗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今人若嫌“因律害意”或驾驭不了格律诗“替对粘韵”的基本平仄规则,尽可选择古体诗或其他诗歌体裁形式去发挥,犯得上食古不化,故步自封,以“追求缺陷美”为借口,千方百计杜撰并美其名曰“拗救格”、“鲤鱼翻波正格”、“偷春体”、“折腰体”等畸格怪体,张冠李戴,处处与格律诗“替对粘韵”基本平仄规则过不去吗?

最后看看诗仙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律诗吗?

凤凰台上凤凰游,

仄平平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颔联第一句与首联第二句双数位置的汉字平仄应该相同,诗界称之为“粘”。然而却平仄相反,诗界称之为“失粘”。有人将失粘的诗追捧为“折腰体”,难道律诗能失粘吗?

首联第五字“凤”非对仗重复用字,是古体诗与律绝和律诗的区别点之一。例如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又因为,古体诗无严格的平仄规则;所以,诗仙《登金陵凤凰台》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

众所周知,古体诗在唐诗名篇中不胜枚举!不少人罗列一大堆古体诗,为今人杜撰追捧的孤平失替的“拗救格”及“鲤鱼翻波正格”、失对的“偷春体”,失粘的“折腰体”,押仄韵的“仄韵体”等畸格怪体大开绿灯。律绝和律诗替对粘韵基本规则全否定了,那么,还有什么律绝和律诗平仄规则可言吗?律绝和律诗与古体诗还有什么区别呢?诗歌体裁形式从今再无区别和分类的必要了吗?随便排列失替失对失粘仄韵的几行文字就是律绝和律诗了,岂不滑稽可笑?

有人说:阅读点赞高的才是格律诗“正格”。若如此,难道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非律古体诗名篇阅读点赞量高,就是格律诗“正格”吗?

还有人说,意境好不拘“替对粘韵”是好诗。这种说法实在不敢恭维!若是竞赛格律诗,就得按格律诗相应的“替对粘韵”平仄规则参与这种“文字游戏”,否则所谓“意境”再好,有入围资格吗?

又有人认为,严格遵守“替对粘韵”平仄规则是“驱壳”,“无酒味”可品,似乎遵守格律诗平仄规则就不是好诗。难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遵守了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无酒味可品”?

“替对粘韵”是我一直遵守和坚持的诗联创作审美追求。因受个人攻击太多,吃力不讨好,从此不再分享论及替对粘韵”,只走自己的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