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红花与藏红花的区别有什么(红花与藏红花,效用大不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6 15:33:50    

藏红花与红花,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中药材。且这两味中药的价格差别很大,藏红花(别名西红花、番红花)属于名贵中药,价格非常昂贵且不易得;红花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红花与藏红花的区别。




来源不同




红花来源于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别名草红花、红蓝花或刺红花。


▲红花原植物


藏红花来源于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别名西红花、番红花。


▲藏红花原植物






功效差异







红花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
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
临床常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症。
注意:孕妇慎用红花。


红花药材


红花外用能美容

红花色质鲜红,具有染料的作用,无疑是化妆的上佳之选。因而,以红花汁凝制的胭脂润色,或是以红花外洗皮肤都能够通过色彩的调和改善人的容貌、肤泽,使女性的颜面皮肤变得更加红润光泽。


红花的外用价值并非因为其鲜红的花汁,而是因其具有活血化瘀、畅通血行、通经止痛的功效。宋代顾文荐的《船窗夜话》及元代仇远的《稗史》中均记载了一件奇事:宋代医家浙江奉化人陆酽医术精湛,极富盛名。新昌有一位徐姓妇女,产后昏厥,家人不远百里去请陆酽。陆酽到时,见产妇昏死过去,只有胸膈尚温,便说:“快买红花数十斤,人可救活。”嘱用大锅煮药,待汤沸,将产妇搁置在倒有药水的桶上,以药气熏蒸,汤稍冷再加一桶。不一会儿产妇手微动,半日苏醒。

意思是:有一妇女产后病危,家人请来当时的名医陆酽诊治,待他赶到病家,患者气已将绝,惟有胸膛微热。陆酽诊后考虑再三道:”此乃血闷之病,速购数十斤红花方可奏效。“主人如数购来,陆酽用大锅煮红花,沸腾后倒入三只木桶,取窗格放在木桶上,让病人躺在窗格上用药气熏之。药汤冷后再加温倒入桶中,如此反复,过了一会,病人僵硬的手指开始伸动。半天左右,病人渐渐苏醒,脱离了险境。

这个病案的核心就在于患者出现“气已将绝”的现象并非是病人阳微欲绝的危象,而是由于淤血停留在胸膈,气血不畅、上下不通所致,故其胸膛仍有微热。因此当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而患者已无法口服中药,故只能运用大剂量的红花药浴以改善病情。


红花临床广泛用于各种血行不畅、淤血阻滞引起的病证,如跌打伤痛、头身痛、腹痛、肋痛、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恶露未尽等。也可用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血管性头痛、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的治疗。



不仅如此,红花的药用价值也在美容中得到体现。


中医认为,一个人的肌肤是否光泽细腻,脸色是否红润,毛发是否乌密,通常与血液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密切。


血液流动通畅,能够润泽毛发、肌肤,则发密肤润、面色红润。反之,血行不畅,淤血阻滞,则毛发、肌肤得不到滋养,而表现为发枯、肤燥、面色晦暗。


另外,由于淤血阻滞,血脉、经络不通畅,也会导致毒素淤积,代谢紊乱而出现斑疹、肥胖等临床表现。此时以适量红花内服,能起到活血化瘀、畅通血行,改善淤血引起的相关症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以内养外”的美容作用。


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容不仅仅等同于外在的娇美。固然面色的润泽、毛发的光亮、身材的匀称等往往可以通过化妆穿着来实现,但就如以胭脂润色美容一样,只是一时的。真正的自然美必须根植于身体内在的平衡和气血的畅达。古时的人们深知这一点,所以红花外用以润色,内服以养颜,正是对中药与民俗文化相融互通的完美诠释。


红花功效的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开宝本草》: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


《本经逢原》: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汁与之同类,故能行男子血脉,通妇人经水,活血解痘毒,散赤肿。


《本草备要》:入肺经而破瘀血、活血,润燥,消肿止痛。治经闭便难,血运口噤,胎死腹中,痘疮血热,喉痹不通。又能入心经,生新血(须兼补益药为佐使)。


《本草便读》:色赤而温,心肝皆及,味甘且苦,辛散俱,调血脉可去瘀生新,治折伤,理胎前产后。


《本草经解》: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



《本草求真》:为通瘀活血要剂。盖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一有外邪内侵,则血滞而不行。红花汁与血类,故凡血燥而见喉痹不通、痘疮不起、肌肤肿痛、经闭便难、血晕口噤、子死腹中,治当用此通活。


《本草易读》:除产后之恶露,通经脉之滞瘀;活血润燥悉灵,止痛散肿良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逐腹中恶血,而补血虚。除产后败血,而止血晕。疗跌扑损伤,疮毒肿胀,老人血少便结,女子经闭不行,催生下胎衣及死胎。


《药鉴》:惟入血分,专治女科。下胎死腹中,为未生圣药。疗口噤血晕,诚已产佳品。多用破血,少用养血。大都辛温则能和血,故少用养血。若过于辛温,则血又走散,故多用破血。此通经药中宜用之,必须酒煮。东垣以为补血虚者,为其兼血药用之,斯能行血养血,而有补血之功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逐腹中恶血;而补血虚之虚;除产后败血;而止血晕之晕。


配伍


《本草撮要》:功专活血消肿,得去风药治六十二种风;得补益药生新血;作胭脂活血解毒,痘疔挑破,以油胭脂敷之良。


《本草备要》:瘀行则血活。有热结于中、暴吐紫黑血者,吐出为好。吐未尽,加桃仁、红花行之。大抵鲜血宜止,瘀血宜行。


《得配本草》:配当归,活血;配肉桂,散瘀。破血,多用,酒煮;养血,少用,水煮。产后勿宜过用,使血行不止而死。


禁忌


《本草备要》:少用养血,多则行血,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顾松园医镜》:过用,使人血行不止而毙,可弗慎欤!孕妇禁之。





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




西红花甘,平;归心、肝经;
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
临床常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注意:孕妇慎用西红花。


▲西红花药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认为藏红花产于西藏,这是不对的。其实西藏本身并不产藏红花,藏红花的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的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及中亚等地区,目前以伊朗产量最大。之所以用“藏”字来命名,是因为它从地中海沿岸经印度、伊朗等地传入西藏,集于西藏后转运至内地,成为古代西藏进贡朝廷最贵重的药材之一。


目前社会上流行使用藏红花,而且用量也是普遍偏大,这种现象不宜提倡。尤其是女性在月经期间,不要随意自行使用,更不能大量使用,否则可能会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



藏红花、红花虽然都有活血通经的功效,但是前者的力量较后者强,且藏红花具有微寒之性,药性较为平和,还具有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作用,对于热毒发斑、发疹及心烦失眠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有“血管中的清道夫”之美称。所以,从药用价值而言,藏红花更为名贵。


最后,在用量方面,两者相差甚远。一般而言,藏红花大多不外用,以内服为主,可以单独服用。如用于养生,藏红花用量一般控制在1克以下,用于治疗,用量也不大,多在3克以下。红花可以外用,用量可大,视具体病证而定,内服一般不单独使用,常配伍其它药物同用,用量多在10-30克之间。







价格差异大




藏红花为鸢尾科,而红花为菊科。藏红花的产量极低,随日升而开,日落而谢,犹如昙花一现,快速枯萎,之后花柱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药用价值,给采摘带来了巨大困难,一千克上等藏红花大概需要从将近二十万朵花中人工剥离方可采得,故藏红花被誉为“植物中的黄金”、“红色金子”。因此,藏红花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红花。


总的来说,藏红花和红花两者一字之差,主要功效相似,均以活血化瘀为主,但无论是科属来源、作用强度、应用范围,还是用量、价格等都是有差异的。






藏红花的真伪辨别





泡水法:藏红花入水后可见橙黄色,并且直线下沉,逐渐扩散,水溶液为黄色而非红色,通透明亮而无沉淀,且水面无油状漂浮,用棒搅动不易碎断。


观察法:将藏红花摊开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为上宽下窄,上端膨大呈喇叭状,如龙头凤尾。


挤压法:用白纸挤压藏红花,其质虽油润但纸张不留有油迹,另蘸水后用白纸揉搓为金黄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