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0 08:05:05
说起波粒二象性,这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有关于这个概念的解释,一大堆啰里八嗦,杂带着各种高尚物理名词,又让你看的云里雾里,却又不知道说的是啥,好像能看懂,其实又看得云里雾里的文字,着实令人头痛,可能是全世界物理学家,都没有好好学语文的关系吧,他们心里或许很明白,但写成文字就,呃,就如同初高中数学教材,或是C语言的编程书籍,文字表达能力太差了这个,没有老师教,就弄不明白,但是有老师教,还要书作甚,听老师讲的不就会了,这就是一个二元悖论。
而波粒二象性就是二元悖论,根植于量子论学的理论,其实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说完,波粒二象性就是:任何一种粒子,都会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我们熟知的粒子表现,像是原子、电子、光子等,而另一种表现,则是有波的特性,例如振幅、频率等等。有人会说,这也没啥呀,很正常啊。但我们熟知的原子啊电子啊,在正常认知当中,应该是圆形颗粒状的一个物体,而波我们心中的概念,应该是一条弯曲波折的细线状,这两种东西怎么就成了一种了呢,科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更加简单,那就是他们也不知道。
那粒子啥时候呈现粒子的状态,啥时候又呈现波的状态呢?科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不确定!有可能根据观测者的状态决定,这就和那个极富盛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又应对上了,最后说来说去还是要说回光,光这个东西非常普遍,每天我们都能见到,但它又是最神秘的东西,从名字就能知道这家伙不简单,有时候我们叫光子,有时候我们叫光波,当一束光打到墙上,我们看见一个圆圆的光点,于是我们说光子射线,这时候我们的认知觉得它是粒子,所以说是光子,但我们在分析光谱的时候,又根据它的波长和振幅来定义它的颜色,比如蓝光、红光啥的,这时候我们称它为光波,那他怎么又是粒子又是波呢,科学家说,我们还想知道呢。
最奇怪的是,根据光电效应发现,射出电子或光的强弱,不是根据粒子本身的速度和密度来决定的,而是由粒子的频率和振幅决定,频率越高、振幅越强,电子和光子的能量越大,这玩意就和我们宏观现实不一致了,在我们宏观看来,质量和密度越大,速度越快,能量才越大,比如说,天上飞过来一块八百迈速度三吨重的一块陨铁,成整砸在你身上,这块陨铁速度比你快,密度质量比你大,你肯定撞不过它,你非要硬抗,肯定得去卫生所看医生。但怎么到了光和电,这玩意规则就改了呢?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反正为什么现在也解释不了,不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出了光电效应定律,后来,1921年得了诺贝尔奖。
其实,关于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和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宏观上看,人就是地球上一种生物,一种由大马猴变的,黑猩猩进化的,反正就是这么一个动物吧。但具体到个人,认知就不一样了。首先人类称自己为我,不要小看‘我’这个概念,有我这个想法时,在主观认知里,就区分了我和其他人的概念,我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取代我,我也取代不了其他人,没人能替代我活完这一生,这一生就是我的一生,而且活着的这个灵魂是我的灵魂,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精神也不同,而在宏观看来,人就是几百万种动物其中的一个种族,所有人都一样。
是不是和粒子的二象性很像,思想、认知、精神是人的另一个状态,而肉体是外在本身的状态,这两种状态到底谁决定了我是我,谁起主导作用,还是都起主导作用,或是互相影响才塑造出一个真正的我,谁又能知道呢?这比科学家研究的粒子,更让人头痛,我姑且称之为人的波粒二象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