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审计怎么监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2:44:59    

审计监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和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审计监管方式:

内部监督

高管层/审计委员会的监督:高管层或审计委员会对审计部门的监督包括对审计计划的审批、审计结果的评估以及审计资源的分配。他们通过定期会议和报告机制,确保审计活动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并监督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职业道德的约束:审计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职责时保持高标准的职业行为,包括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等。

外部监督

外部第三方的监督:如证监会、审计机关等,这些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审计结果进行监督,确保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流程审计

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审计制度:在流程中设立若干监控与审计点,明确各级管理干部的监控责任,实现自动审计。这种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缺陷和错误弊端。

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会计监管机构:制定财务审计的规范和标准,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必须遵循这些规范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

审计机关对会计资料的监督检查: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检查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等,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审计机关还有权就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并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建议。

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

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坚持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与事后报备分析相结合,分类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逐日跟踪记录与定期分析披露相结合,确保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质量。

现场审计和廉政监督

现场审计:审计组进行现场审计,督促审计组成员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廉政监督:设立兼职廉政监督员,协助审计组组长抓好审计现场各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监督审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干预行为和礼品礼金。

法律和政策依据

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审计机关有权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通过这些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机制,审计监管能够有效地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并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