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08:00
雅安观察 刘静茹 汉源融媒体 罗浩 曹博成
4月,莺飞草长,正值春暖花开时节,在汉源县富庄镇同义村,千树梨花竞相绽放,引得不少游客竞相打卡。
在这些梨树丛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棵需两人合抱的树龄有200多年的梨树,仍枝叶茂盛。据当地史料记载,这些古梨树最早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杨氏先祖迁居此地时,已有成片梨树林立。
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们就沿着茶马古道,将梨运往雅安、乐山等地换取生活必需品。“小时候常听祖父讲,当年他们背着梨子,沿着茶马古道走三天三夜到雅安,就为换回一袋盐。”村民杨仕锦说。
1958年后,村里引进嫁接技术,90年代,白梨产业迎来黄金期,单户年收入可达数万元。这些古梨树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撑起了几代人的生计。
目前,村民们也探索出"古树保护+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建立古梨树档案,实施"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开发秋梨膏、梨膏糖等深加工产品,打造"梨园民宿""梨乡摄影"等特色旅游项目,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等民俗文化活动。
“这些老梨树就像我们的传家宝。”村民姜德贵说,现在村里道路硬化了,游客中心建起来了,老树发新枝,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据悉,当地正将同义村纳入"汉源县古树名木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划,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
图片来源:汉源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