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6:58:00
4月15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迎来了正式通航3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门户,30年间,天河机场不断密织航线网络、提升开放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统计显示,自1995年通航以来,天河机场累计运输旅客3.5亿人次、保障航班320万架次。
邓小平为天河机场题写场名
天河机场投用前,湖北的航空枢纽是始建于1936年的武昌南湖机场,设施水平和保障能力都很有限。197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武汉要修国际备降机场”,将武汉在全国航空版图中的地位提升至战略高度。经过多年酝酿和筹备,1990年,武汉新机场启动建设,选址黄陂区天河镇,取名“天河机场”,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了场名。
1995年4月15日8时,南航湖北分公司一架客机从天河机场第一跑道起飞前往宁波,宣告天河机场正式通航。
“那时候的地服工作还是‘手工作坊式’的,旅客信息和登机牌都要靠人工记录和制作,旅客抵达武汉之后要靠地服人员引导出港。”回忆天河机场刚通航的那段时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地面服务保障部国际客运室主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华感慨万千。
通航当年,天河机场仅用八个半月时间,就完成旅客吞吐量194万人次,相比1994年全年增长近40%。
210条航线承托起“祖国立交桥”
机场并非一成不变,它会积极响应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需要不断“生长”。伴飞湖北、武汉发展的30年间,天河机场的建设发展迎来一次又一次跨越。
2000年获批国际机场;2008年T2航站楼建成投用,保障能力达每年1300万人次;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2016年第二跑道建成,当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2017年T3航站楼建成投用,保障能力提升至3500万人次;2024年,完成改造的T2航站楼与T3航站楼协同运行,保障能力提升至5000万人次,当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140万人次、重返中部第一;2025年1月,第三跑道投用,天河机场迈入“三航站楼+三跑道”时代,保障能力跃升至6300万人次。
今年一季度,天河机场延续去年的昂扬态势,完成旅客吞吐量789万人次、国际旅客吞吐量36.5万人次、中转旅客吞吐量87.2万人次、保障航班5.6万架次,四项核心数据均保持中部第一。
“2000年获批国际机场以前,很少见到外国人,如今每5名出入境人员中就有1名外籍旅客,天河机场越来越有国际范儿。”陈华介绍。3月武汉樱花季,天河机场口岸共查验外籍出入境人员2.54万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8100人次,同比劲增209%。
目前,天河机场运营航线210条,包括2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助力湖北崛起一座座连通洲际、畅通亚太、畅达国内的“空中立交桥”。
“双枢纽”联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要求,湖北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当前,湖北正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新的历史时期,天河机场也肩负起更宏大的使命。
作为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的关键核心,天河机场正与90公里外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携手共舞,以“多式联运、融合发展”的模式助力湖北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版图。
去年8月7日,武汉光谷超级物流中心(光谷货站)揭牌启用,这是湖北唯一一个航空前置货站,也是全国第一家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光谷货站的诞生,让天河和花湖机场具备了安检互认、海关前置的条件,推进“两场联动”从概念变为实践。目前,光谷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空运进出口全流程作业,物流效率可提升约30%。
“下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天河机场还将从实施机构调整策略,提升航线网络通达性;实施布局优化策略,提升驻场航司运力;实施扩大通程策略,提升中转网络便捷度;实施提质扩容策略,提升机场枢纽能级等4个维度全面发力,确保全年客流量保持中部地区第一的同时,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天河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
三十年只是序章,未来无限可期。天河机场正秉承“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以凤舞九天的豪情,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翼高飞。
融媒体记者:罗晖
通讯员:陈晓东 张蒙 甘頔
编辑:吕艳丽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