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爱国卫生月 | 守护绿色家园 筑起健康屏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33:00    

2025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就像一位无形的伙伴,时刻陪伴着我们,与健康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全球约25%的疾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何保护环境、促进健康对于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环境卫生
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春夏季传染病的威胁

春夏季温暖湿润的气候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春暖花开,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也活跃起来,成为疾病传播的“帮凶”。例如,登革热、疟疾等蚊媒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而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则常因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引发。这些疾病不仅会让人发热、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蚊媒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而肠道传染病每年也夺走数十万人的生命。

脏乱环境的“健康陷阱”

垃圾堆中腐败食物散发出异味,各类细菌随着空气飘散污染周边;积水形成的污水坑则成为蚊虫的天然繁殖场,一只雌蚊单次产卵量可达数百枚。这种脏乱环境不仅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温床,更通过蚊虫等媒介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在春夏季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就像给健康穿上了一件“防护甲”。从社区到家庭,人们通过清理垃圾、消灭蚊虫、改善环境,不仅让生活空间更整洁,还在无形中筑牢了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全民行动
科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清除房前屋后死角

家庭清洁:厨房要及时清理食物残渣,洗碗池周围应保持干燥,抹布要定期清洁、更换。有研究发现,发霉抹布每平方厘米含细菌可达到200万个。卫生间地漏定期注水,防止异味和蚊虫滋生。储物间避免杂物堆积,减少蟑螂藏身之处。

社区整治:组织人员疏通下水道,防止污水淤积;清理绿化带中的塑料袋等垃圾,让公共区域整洁舒适。

消灭病媒生物滋生地

蚊虫防治:把闲置的花盆、水桶倒置,避免积水;填平小区内的坑洼,减少雨水积存。

鼠类防治:用水泥封堵墙洞、下水道缝隙,让老鼠无处可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加盖,断绝老鼠的食物来源。

采取“专群结合”新模式

“专群结合”是指专业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指导居民正确使用杀虫剂,传授科学消杀的技巧。社区志愿者组成巡查队,每周检查社区卫生死角。家庭可以对照“自查清单”,定期清理阳台、厨房等易孳生蚊虫的地方。

群防群控
每个人都是健康守护者


家庭防护妙招

防蚊措施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将艾草浸泡在白醋中,自制环保驱蚊液,既能驱蚊又不刺激。

防鼠技巧:食物密封存储,减少老鼠觅食机会;定期检查家中管道缝隙,及时封堵。

社区共建实践活动

许多社区开展了“卫生家庭”评选活动,鼓励居民争创整洁家园;志愿者们团队积极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为公众科普病媒生物防治知识。有些地方成立了“灭蚊小分队”,定期在绿化带喷洒生物灭蚊药剂,既环保又有效。

成果与展望
从“大扫除”到“大健康”

数据说话

近年来,城乡环境卫生持续改善。截至2022年,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89%、84%。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减少了水源性传染病(如霍乱、痢疾)和虫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的传播风险。以广东省为例,通过爱国卫生行动清除323.6万处卫生死角,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连续两年未发生。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果。

未来方向

未来,我们要把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基层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可以将环境卫生纳入社区考核指标,让清洁环境成为居民的日常习惯;推广“智慧环卫”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垃圾堆积情况。从“集中大扫除”到“常态保清洁”,让健康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为每个人撑起一把“健康保护伞”。

写在最后:爱国卫生月,不仅是一次环境卫生的整治行动,更是一场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运动。当我们弯下腰捡起一片垃圾,当我们动手清理一处积水,这都是在为健康加分。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健康防护室副研究员 杨文静
编辑:刘洋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U8I3UZ19】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