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合力托举,如何稳外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6:03:00    

2025年一季度中国外贸“成绩单”揭晓,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平稳开局。回到当下,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应对关税冲击,向内求稳,向外求变,如何帮助企业稳住外贸基本盘?出口转内销如何转?《新闻1+1》连线中国贸促会全国委员会特邀顾问洪俊杰,进行分析解读。

多方发声扶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如何看待中国企业集体出手?

洪俊杰: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电商平台和商超企业,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匹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解决渠道问题,同时商超平台相关的物流、供应链、仓储等服务,也能够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完整的配套支持,解决他们的难题。

出口转内销,哪些企业会更多受益?

洪俊杰:不同类型的企业,受益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等等,与此相关的外贸企业出口受阻之后,内销渠道扩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解决当前难题。同时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外贸企业,受益程度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这些企业能够在同一个生产线上,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适应不同的标准要求。出口转内销有一个堵点,就是涉及内外贸标准不一样的问题,而这些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适应变化,利用这样的机遇。

出口转内销如何转?

3个堵点需要更好解决

洪俊杰:除了要解决渠道问题,还有“三同”,就是同质(质量)、同标(标准)、同线(生产线),这三个主要的堵点需要重视。国内外因为市场结构的不同,对商品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标准方面,比方说安全标准,不同国家地区使用的电压不一样,产品规格也不一样,包括检验检疫的标准也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同标也是一个堵点。关于生产线,如果原来生产的是外贸产品,要转到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上来,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未来我们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我想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好这些堵点问题。

出口转内销既是应急之举,也是长期工程

洪俊杰:出口转内销,我想既是一个应急之举,也是一个长期工程,是一件能够产生长远影响意义的事情。首先,针对当前的关税战带来的一系列冲击,能够帮助我们的外贸企业,尤其是对有些企业来说,已经等同于“禁止性关税”的情况下,出口转内销,能够切实帮助企业。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内外贸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几年我们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也在一直推动这项工作。一些堵点卡点打通之后,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于我们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连通国内外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口转内销,会否带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洪俊杰:对于一部分行业和企业来说,可能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压力,但是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内卷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投资之后,企业的质量效益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而导致的。外贸转内销,从本质上来说,不会导致明显的内卷问题。虽然我们出口的商品,从绝对值上来看是比较大的,但是从整个国内市场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空间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出口转内销的占比是很低的,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市场占比应该不会超过5%。同时,我们的一些外贸商品,也能更好满足国内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也会引致一些新的需求出现,能够达到消费升级的作用。综合来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应对关税冲击,如何更好帮扶中小企业?

洪俊杰:在当下这样一个应对关税冲击的重要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一些,因为它们的规模比较小,能够承受的资金压力相对更低,承受风险相对能力更弱一些,但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船小好掉头”,在转型方面更加灵活。我觉得当下,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拓内销的平台,相关部门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化的措施,比如绿色通道、供采对接等等,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比方说进出口银行,提供一些融资方面的服务,中信保可以提供一些政策性的保险服务,让他们更好抵御风险。包括中国贸促会也可以为企业介绍更多的朋友,扩大“朋友圈”,扩展国外的贸易网络等等,综合施策,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