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筱田正浩:在翻涌的“新浪潮”中,走出自己的路丨逝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5:00:00    

筱田正浩(1931-2025),日本,导演

谈及日本新浪潮(繁荣于1960-1970年代),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大岛渚和今村昌平的电影——生猛、叛逆、血脉偾张、百无禁忌,充斥着漫画式的夸张,如呐喊般直白地宣告失败或者批判一切。筱田正浩大概是这批新浪潮导演中最不新浪潮的那一个——虽然他成功拍摄过数部很愤怒、很“当下”的电影,然而,更多时候,他醉心历史,热爱传统文化,关注宏大叙事中具体的人,尤其是那些被主流秩序和时代车轮层层碾压的边缘人:盲女、逃兵、艺伎、被俘的女子、落魄的武士……正因如此,在筱田正浩的电影中,主人公是复杂的、矛盾的,遇到的困境也是无解的、难以厘清的。

筱田正浩对历史的兴趣,源于日本战败那一年。15岁的他听到裕仁天皇宣布投降,以及次年发布的《人间宣言》,他突然“觉得所有曾经在日本生活的神都变成了凡人”,“天皇不是神”。于是,小时候想学物理专业的他开始重新规划人生,希望能深刻了解人类社会的政治和历史。

1949年,筱田正浩考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专修江户时代戏剧史。大学期间,筱田正浩将丧母之痛移情至了彼时正在研究的近松门左卫门——日本江户时代净琉璃(木偶戏)和歌舞伎剧作家——的戏剧上。这段化悲痛为力量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拍摄历史题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筱田正浩的人生代表作《心中天网岛》(1969)和《枪圣权三》(1986)都取材于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剧,前者入选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后者则助他成功拿下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当然,筱田正浩并没沉溺于怀旧,“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将日本传统戏剧与先锋前卫的电影手法相结合,对历史进行重构和反思。在长达43年的导演生涯中,他总共拍摄了36部形式多样的电影,不仅在国内外电影节屡屡获奖,也为王家卫、张艺谋等中国导演提供了灵感。

成名之前,筱田正浩的职场之路也与今天的年轻人一样艰难。大学毕业后,他从两千余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松竹电影制片厂的助理导演。在接下来的六年中,筱田正浩陆续担任小津安二郎、涩谷实等导演的助理,直到1960年才终于以导演的身份拍摄自己的首作《恋爱单程票》。然而,此片上映后票房惨败,他被降职为副导演。

所幸,不久之后,筱田正浩又当上了导演。这一回,他慧眼识珠——起用彼时还默默无闻的寺山修司当编剧、音乐鬼才武满彻做配乐、未来相伴58年的妻子岩下志麻当女主角,自己则以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手法,满怀激情地讲述了一代人迷惘又挫败的青春。1961年7月,这部冒着时代热气的《干涸的湖》一上映,筱田正浩便立马与大岛渚、吉田喜重一起,被称为“日本新浪潮三杰”。

2025年3月25日,筱田正浩去世,享年94岁。作为曾经轰轰烈烈的日本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中的最后离场者,他的去世为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画上句号。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丁正如意

责编 杨静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