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英语 阅读教学应跳出模仿误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7:10:00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舍弃这一“重要环节”,即逐字逐句地讲解关于英语的知识点,而不是英语本身。其关键思维在于模仿,即把完整的语篇视为单个句子的组合,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把单个句子拆分为一个个单词和短语,并反复地讲解拆分的语法规则,希望学生能够在拆分中学会重新还原句子,进而通过替换词汇,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此种教学,虽然愿望是好的,但是在单调乏味、循环反复的“拆合”机械操练之中,学生只是学会了简单的模仿,而与新课标要求的“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能够使用多模态语篇资源,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相去甚远,更别提能“使用特殊词汇、语法创造性地表达意义”。因此,必须跳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仿误区,这主要分两步走。

从模仿思维到复合思维的生成

不可否认,英语语言的学习源于模仿。学生在模仿中通过主观印象将模仿的语言堆积在一起,并试图将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子指向他们所表达的意义。但若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子的意义受制于学生的视野,导致单个句子的所指并不能与整个语篇相贯通,则会导致学生对整个语篇难以理解。

众所周知,不论是词汇,还是语法,抑或是句子,除了“所指(具体指向某物)”之外,还包括“能指(可以指向某类或几类)”。譬如,表示红色的英语单词“red”,它除了表示颜色是红色之外,还可以表示红色的事物,在不同文化中亦可以表示与红色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如西方文化中红色意喻着危险、禁制、停止等。例如,“The girl is in red”这句话在不同的英语阅读语篇中就会有不同的所指,如果仅从模仿思维出发,很难理解这句话在特定语篇中的真正所指。

从模仿思维到复合思维,就是要深挖词汇、语法、句子在不同语篇中的“所指”并上升到“能指”,这是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语言学习而非英语语言知识点学习这一认知迈出的第一步。

从复合思维到概念思维的跨越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概念的教学。从具体的“所指”上升到不同类别的“能指”是真正跨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其实质是从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的直观印象到生成“假概念”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讲,假概念完全不同于概念本身,因为就其本质而言,它仍然是一种复合,即词汇、语法和句子可能在一种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被集合了。例如,当某个英语单词是名词,而学生能够将新学的名词归为一类时,可能已经受到名词的一般概念的指引。但是达到这些结果的过程与概念思维完全不是一码事,而复合思维作为向概念思维跨越的过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复合思维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联系和关系,即通过把看似互不关联的各个要素组成一个类别,从而开始将分类的印象统合起来,并为概括创造基础。而概括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或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具体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句子的“所指”和“能指”中,抽象或概括出语篇所要表达的一个或几个概念,而后在抽象水平上系统阐释概念,把概念运用于必须借助这些抽象术语来加以描述的具体新情境,如是,学生便从复合思维跨越到了概念思维。譬如,高中英语阅读语篇大多是基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的言说,那么,通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要让学生抽象或概括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概念,才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概念指导人生。如学生在英语学习遇到困难之时,就需要通过“人”的概念来理解英语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地、坦然地面对困难,学好英语。

(作者李丽娟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白银市第九中学一级教师,康廷虎系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1日 第05版

作者:李丽娟 康廷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