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明火祈福求平安?安全意识才是最大的“护身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2:31:00    

□李庆尚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近日,北京朝阳区一起火灾背后的真相令人揪心。44岁女子张某在路口未做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冒风烧纸祈福,虽然口中默念着“平安健康”,最终却导致纸钱残火引发火灾,9辆车中,7辆被烧毁、2辆受烧损,而当事人也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面临刑事责任。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在现代社会,明火祈福的传统未尝不可,但要在有防护措施空旷的地方进行,自身有安全意识才是最大的“护身符”。(4月1日 《北京日报》)

烧纸祈福是当事人为求内心慰藉的自发行为。其背后是我国长久传承下来的传统风俗。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烧纸祭祖、祈福是传承多年的传统,承载着思念、期许等情感。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建筑格局都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口和财产高度密集,随意烧纸的行为极易引发火灾,从而威胁公共安全。传统习俗的传承不能脱离对现实安全的考量,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更要学会与时俱进,用与现代安全规范相恰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寄托愿望。

该事件同时暴露出部分人安全意识的淡薄。火灾的发生并非突如其来,有风的天气、干燥的环境,都增加了火灾风险发生系数。张某在烧纸时,只遵从内心心愿却完全忽视了这些潜在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安全意识的匮乏,让她将自己、他人及财产置于危险之中。安全意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对生命安全和财产负责的态度。它要求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提前预估风险,不能心存侥幸。人们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从社会层面来看,该事件也反映了公共安全教育仍欠缺,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明星宣传海报、公益广告等方式一直在强调消防安全,但类似因无知、疏忽引发火灾的事件依旧时有发生。这说明安全教育还未做到深入人心,没能让社会公众都真正认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和预防火灾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公共安全教育力度,不仅要以开展讲座的方式在学校社区常规性推广,还可以高效地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制作H5、动画、优秀版面等形式,让安全知识更生动形象地走入人们的生活,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对自身行为负责,不能因一时疏忽给他人带来灾难和困扰。我们有很多追求平安健康的方式,但绝不是以牺牲公共安全、他人权益为代价。明火祈福带来了心安,但不能真正带来平安。要时刻坚守安全意识的底线,遵守法律法规,践行社会公德,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希望更多人能把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要让一些危险行为披着传统风俗的外衣,威胁社会公众的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