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5:29:00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天府国际呼吸大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以“融合创新,共筑呼吸健康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授课、学者及医护人员超过1500人参会。
大咖云集,大会亮点纷呈
大会开幕式上,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周陵发表致辞,强调本次大会是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论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教授表示:“此次大会亮点纷呈,为呼吸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国内外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齐聚成都,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国家肺移植质控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等一大批国内的著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的专家,同时还有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等国际专家都参与其中。”
多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次大会聚焦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围绕呼吸疾病、感染、康复、器官移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此外,大会还设置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CHEST)规范化培训课程,包括快速现场评价(ROSE)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技能培训及AI病理判读课程,为年轻医生提供了国际化、规范化的学习平台。
李为民教授指出:“去年我们关注肺功能规范化检测,今年则重点提升呼吸道技术的规范化应用能力。通过中美联合培训,我们将国际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助力呼吸学科人才培养。”
“我们希望通过‘理论+实践+国际视野’的课程设计,为中国呼吸学科培养更多精英人才,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大会主席、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璐说道。
中国肺移植事业成果显著
与会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分享了我国肺移植领域的进展:“目前,中国每年完成肺移植约950-1000例,已建立完善的诊疗体系,涵盖供体评估、手术、术后管理等全流程。”
他还提到:“上周无锡马拉松中,12位肺移植受者参与比赛,其中两人完成了半马。一位术后12年的患者跑出了2小时13分的成绩,展现了肺移植受者的良好生活质量。”陈静瑜教授呼吁呼吸科医生积极推荐中晚期呼衰患者接受移植,为他们争取重生机会。
展望未来:加强呼吸疾病防控
呼吸疾病是我国第四大死因,李为民教授表示:“未来需加强‘四早’防控——早期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呼吸慢病的早死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郭璐主任提出呼吸学科发展的四大方向,首先需要完善慢病全病程管理,实现三级医院与基层社区的同质化教育,二是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如重症肺炎、ARDS等疾病的规范治疗。三是发展介入技术,推动精准治疗。四是优化呼吸衰竭与肺移植的桥接管理,提高围术期照护水平。
本次大会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高水平平台,不仅展示了中国呼吸医学的成就,也为学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呼吸健康事业的进步。